回乡偶书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【译诗】我从小离开家乡,荏苒时光,年华老大的我,如今,欣喜在回家的路上。
我的乡音没有改变,我却早已鬓发斑斑,谁还认识我,不是家乡的儿童,他们看我是远方的客人,他们笑问我来自何方。
【赏析】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,回乡时已八十几岁。
此诗自然风趣地写出了诗人暮年归乡时的情景:离开家乡四十几年了,但一口乡音总也改不掉,无情的岁月则使他的两鬓斑白了。
家乡的儿童见了,自然认不得,就笑着问诗人:“您老人家是从哪里来的呢?”
在风趣之外,也含有诗人复杂的心情:少小离家,老大得归,这是一件喜事:但老大得归,在家乡还能住几年呢?这种怅然的心情在《回乡偶书》的第二首里就有显露:“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”
山光水色依然,人则垂老了,垂老之人再不能长期陪伴故乡风物了。
张旭(675?-750?)字伯高,吴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
初任常熟尉,后迁金吾长史,世称张长史。
性狂放、好饮酒,工于草书。
人称“张颠”
,又称“草圣”
。
其书法与李白的诗歌,裴曼的舞剑并称为“三绝”
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