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
白居易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【译诗】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,鲜活又茂盛。
年年岁岁,枯萎了复又苍翠。
野火再猛,也烧不尽。
春风一吹,青草复生。
遥远的古道,弥漫着芳草的馨香,阳光照耀下,一遍碧绿连荒城。
又送友人,踏上古道。
满怀离情,眼望着萋萋的芳草。
【赏析】这是一首咏草之作。
绵密的原上草每年一荣一枯,草枯黄之时即遭野火焚烧,但草是烧不尽的——春天一到,原上之草就又碧绿茂盛了。
草的生长速度极快:不仅原上,就连古道荒城也无处不生。
当此春草茂密之时,诗人又要送朋友远去,心中凄然,充满离别之情。
此诗写出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,也写出了草的芳香——“远芳侵古道”
,写出了草的色彩——“晴翠接荒城”
。
而惜别之情也如春草——“更深更远更生”
。
全诗以人事代谢的现象与自然界光景常新作对照,意义就不仅局限于写草了。
诗的下语准确洁净,“侵”
字、“接”
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春草蔓延、绿野广阔的景象。
杜牧(803-852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市)人,祖居长安下杜樊乡(今陕西长安县),世称杜樊川。
大和二年(828)中进士,复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,任弘文馆校书郎,同年被辟为江西团练巡官。
后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,居扬州。
大和九年(835)入朝为监察御史,不久分司东都。
后出任宣州团练判官。
开成四年(839)复回长安,历任左补阙、史馆修撰、膳部员外郎等职。
会昌二年(842)出为黄州刺史,后迁池州、睦州刺史。
大中二年(848)入朝为司勋员外郎、史馆修撰、转吏部员外郎。
后历官湖州刺史、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官终中书舍人。
杜牧有抱负,善论兵,曾注《孙子兵法》,并著文陈藩镇之祸与用兵之策,其诗多指陈时局之作,怀古诗融入史论,对后世影响颇大,其抒情写景之作也多有名篇传世。
工于近体,尤长于七绝。
其诗风俊爽雄丽,为晚唐杰出的诗人,与李商隐并称“李杜”
,为同杜甫有所区别,又称“小杜”
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