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四百七十九章 粮食(1 / 2)


燕城主难得自己一人的时候还乐了一下,按照乔氏的评议下去,也不知道到时候燕城还有没有官了。

这法子确实不错,可让一个妇人这么小家子气的摆弄,却是过了。

算了,他总过不会离开燕城半年的,到时候回了燕城在收尾也是好的。

刚好借着乔氏的手,收拾收拾这些小恶,没的让这些人在眼皮子底下膈应人。

在燕城主看来,乔氏这般手段,对于那些大奸大恶根本就没有无济于事,这也是乔氏还能在燕城用这个法子成效不错的根由。

不信你看看若是真的动摇了那些世家,那些大奸大恶的利益之后,乔氏还能这么轻松的在燕城主事不。

其实乔木也没怎么轻省,至少没有燕城主以为的那么轻省。

因为,第二次评议之后没多久,从京都那边过来的流民,就如同燕城主预测的那样,一日多过一日。

虽说燕城做好了安置流民,扩充自家地盘上人口的准备,可一时间要安置下来,又怎么是说起来那么多简单,吃喝拉撒睡,还有医药,农耕,田地分配,最重要的是,新老住户之间的利益分配,不可调和的矛盾,琐事太过了,

若是就在主城,乔木还能顾上一二,偏偏这些流民,都安置在同京都接壤之处,来回之间消息传递就占去了好大一块的时间。

这几日乔木只要看到来自那边的折子就头疼。

弄这么大的地盘做什么呀,看看把自己给累的,乔木没有伟大的雄心壮志,更没有救万民于水火的高尚情操,这可不就是抱怨自家老公公为子嗣打下的基业太大了吗。

不是自己的责任的时候,还能装作看不到。可既然到了他们地盘上,就是自己的责任,乔木也不能看着自己地方乱糟糟的。这就是肩膀背负太过的罪过。

唯有尽心尽力的调度城中能够调度的资源,尽量保障流民安置稳妥,度过这段时间也就是了。

流民里面有手艺的,早早的就被安置在主城了。

燕城这边需要搞的建筑还是很多的,开始的时候,那些流民听闻主城招手艺人,都是不敢应诺,他们拖家带口大老远的从那么远的秦地过来,可别是刚出狼窝再入了虎口才好。

谁知道燕城是不是表面光鲜,内地里比秦地还要民不聊生呀。

一直到看到那些手艺人,拿着银钱,粮食从主城捎回来,这些流民中的手艺人才半信半疑的站出来一半。

跟着衙役来到主城这边安置。等这些流民知道,燕城这边大动土木,竟然是为了安置那些学子的时候,都忍不住叹息,这可真是天差地别呢。

燕城主好几个准备留住学子们的庄子需要人手建设呢,更别说安置流民更需要这些手艺人了。所以只要又把力气,有个手艺,在燕城不愁没饭吃。

没看到那些在边城落了户口的流民,还能分到土地,还有勉强能够让人糊口到金秋的粟米呢吗。所以说来燕城是来对了。

随着这些工匠到了燕城,百姓们也知道了秦地发生的事情,王上要在秦地搞建筑,求长生,弄得民不聊生,不种庄家都去修仙楼了,海天不饱肚子,妇女孩子在家那不是活活的等死吗。

恶性循环,盗匪四起,民不聊生。弄得秦地的百姓苦不堪言,眼看就活不下去了,秦氏那么大的家族,要同齐氏周旋,还要安抚境内百姓。有心无力。

燕城这边的百姓听闻的时候,都要说上一声,夭寿呦,求什么仙呀,说什么长生呀,还是咱们燕城好,城主大人英明,科学论都出来了,怎么还有人信这玩意呀。

完全忘记年结时候他们偷偷祭拜少夫人的事情了。呵呵,这个是活神。

百姓每日看到城门口,大马车的粮食往外运送,都忍不住在想,咱们燕城到底多少粮食呀,怎么就天天的往外运送,还有到底有多少流民没饭吃,会不会影响他们日常生活呀。

而那些安置流民的城池,因为这一车一车的米粮进来,越发的有条不紊。民心安定了,饿不死了,生活会越来越好了,自然就不愿意破坏这份活下去的机会。

而燕城这边大家手里有粮食的都忍不住要存一些了。

更有些趁机闹事的,准备趁机捞钱的,要借着这股子流民风波哄抬物价,粮价。

可惜还没等把事情给闹起来呢,就被侍卫给抓起来了。

想要发粮食财的,更是家产都给抄了。

用乔木的话说,这等人最最可恶,毁不光是我燕城人的仁意,更是那毁家灭门的根源,比天灾还可恶的人祸。就要杀一儆百的。

而且人家少城主府的粮食铺子当即就开张了,门口告示上就标注着四个字,永不涨价。

城主府当即颁布了燕城的人口数量,以及土地数量,最后小世子用这些数据,告诉燕城的百姓,在燕城,最不缺的就是粮食,最多的就是土地,只要肯下功夫,不会有饿死的漂浮。

若是没有那些数据,小世子的话,那就是花架子。可谁家有多少地那都是瞒不得人的,同那些数据上比对一番,这么多的土地,养这么多的人口,根本就没有问题。这话越发的让人相信。

而且自始至终衙役们都没有到各家各户征收过粮食。这就是一个有力的事实证明,咱们燕城不缺粮食。

乔氏的酒肆更是大肆的出售酒水,人家酒肆的活计就说了,这是他们夫人庄子上最好的粮食酿造出来的酒水,庄子上的粮食一年压过一年的,保存实在不易,夫人也只能把粮食变成酒水储存着。

听听人家的大手笔,若不是粮食充足,这个时候还能这么大肆的酿酒吗。

还没被鼓动的起来的风波,就这么被百姓们看到的是事实给压下去了。

少城主什么人呀,少城主退出白米,精细,香糯,连京都的王上都要到咱们燕城来要贡米入口。可这等精细的米粮,在燕城比粟米的产量还高呢。燕城缺什么也却不了米粮呀。

也不知道是谁,从哪开始传出来这么一句话,燕城不愁没有粮食,粟米吃光了,还有吃不完的白米呢。多少的流民都安置的下。

好家伙,这话说的可真大。

偏偏还就流传的守边的燕阳同就要到京都的燕城主都知道了。

外面的百姓都在谣传,燕城怕是埋在米堆里面了,不然怎么能传出这么一个谣言呢,燕城的百姓到底是过得什么样的日子呀。

燕城主听闻外面回来的人汇报的时候,当时就想了,这乔氏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。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呀。

凝眉思索半天,想着回头到了京都,若是王上因为这个传闻寻他说话的话,他要怎么回答,可真是没事找事,那么多的流民需要安置,他们燕城可是再也不能把粮食往外走了。

而少城主听闻这话的时候,昂着脖子,骄傲的就跟眼前堆着吹出来的这么多米一样,一点都不觉得夸大,不过乔氏可真没心眼,连家底都敢往外兜。

不说他年结前出来的时候,散发到各个城池的谷种,三五月的时候怕是就要入库一季的粮食,单说当初乔木庄子里面,那些封闭严实的仓库里面,多少的米粮呀。

燕紫早就带人把庄子通往京都的道路修缮的差不多了,只要粮食运出来,燕城还真就是少了什么也不会少了粮食。

所以这话燕城主一点都不怀疑,是她媳妇说出来的,乔木听到这话的时候,同样惊奇,这是谁敢有这么大的口气呀。

虽说大米的产量确实比粟米要高,燕城更是早就大批量的种植稻谷了。可闷头发大财的道理她还是知道的,没事谁会乱炫富呀。

安置流民,压制留言,是这么做的吗。这手法也忒不讲究了。别是什么人在燕城散布谣言图谋不轨吧,乔木最担心的就是,别是让人趁机从燕城弄走粮食才好。

立刻就着手让小李将军下去彻查谣言的出处。

最后结果在自家府上落实了。看着眼前端端正正坐着的燕小包子,乔木都不知道要怎么教育儿子了。

小李将军同属相大人,御史大人,专门在京都管理治安的官员们,也都盯着小世子。

御史大人:“小世子大才,虽然言语过于夸大,可不失为一个安抚方法。”

属相大人:“很是,难得出自小世子的口中,百姓都信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