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273章 高何奇又道羌變(2 / 2)


朝庭又派皇甫槼爲中郎將,持節監關西兵。

皇甫槼從歷次羌人起義的原因分析中窺知:羌戎潰叛,不由承平,皆由邊將失於綏禦。

乘常守安,則加侵暴,苟競小利,則致大害;酋豪泣血,驚懼生變。

上任後,奏斬受取狼籍、多殺降羌、不遵法度的官吏,以收民心。

先零諸種羌慕槼威信,相勸降者十餘萬。但後來皇甫槼竟以貨賂群羌罪名被貶。

延嘉六年,重命段熲爲護羌校尉。

段熲更加兇惡地推行屠殺政策。

次年春,封繆、良多、滇那等羌酋豪三百五十五人被迫率三千落降。

八年,段熲又出擊勒姐、儅煎羌。

建甯元年段熲在涇陽擊敗東羌,羌人撤入漢陽山中。

次年,漢兵進入窮山深穀,屠殺近兩萬人,招降四千人,被分別安置於安定、漢陽、隴西三郡,東羌起義鬭爭以失敗告終。

五年間,段熲等凡百八十戰,斬三萬八千六百餘級,獲牛、馬、羊、騾、驢、駱駝四十二萬七千百餘頭。

段熲因功封都鄕侯,食邑萬戶。”

馬騰歎道:“一將功成萬骨枯啊!連年作戰,對朝庭、對天下,波及太大了!”

“是啊!”高何奇說,“羌人起義鬭爭前後延續近百年。

雖然由於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,組織比較松散,力量對比懸殊等原因,被朝庭鎮壓了下去。

但朝庭這些年來也馳騁東西,奔救首尾,搖動數州之境,日耗千金之資!

僅第二、三、四次耗資即達三百六十餘億錢,無怪乎有文人驚呼:惜哉!‘寇敵’略定矣,而漢祚亦衰焉!”

馬騰自小生活在鄣山之下,雖也耳聞羌人與朝庭矛盾很大,但小時候除了跟父親認識了幾個字,竝沒有讀過什麽書。

現在聽高何奇一一道來,才知道其中還有這麽多故事。

但高何奇衹是就事論事,馬騰雖然聽得津津有味,但一時卻也理不出什麽頭緒來。

於是又請教身邊的先生:“樂熹先生,你對羌人與朝庭的事情有所研究嗎?”

樂熹歎了一口氣,說道:“朝庭與羌人的戰爭,說到底,原本就是一場不用‘贏’的戰爭。”

衆人聽了很是詫異。

馬騰遂問:“先生何出此言?”

樂熹道:“羌族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。

關於他們的先祖,有的史料記載爲三苗,也有說爲炎帝。

縱觀中國歷史,唯一一個關於民族或氏族、部落稱號的文字就是‘羌’字,從而証明了這個民族歷史的悠久。”

有詩雲:

西北迺屬天,真龍在此潛。

莫道人罕跡,清陽於荒原。

滔滔是大河,緜緜有高山。

白馬且匆匆,英雄朝夕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