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89节(2 / 2)


  秦以宁将烤好的番薯递给他:“别想了,横竖你都同陛下通过气儿了,陛下也不至于为这事为难你。”

  说起来,穆空青会生出这个想法,还是永兴帝给的灵感。

  虽然谈不上全民扫盲,但多少也能帮到一些百姓。

  穆空青将此事报上去之后,永兴帝非但没有反对,反而起了今后让其他工厂的讲堂,也都依纱厂讲堂的模式来办的想法。

  穆空青觉得永兴帝这是图他们办讲堂花的不是朝廷的银子,但他不敢说。

  不仅不敢说,还得带头向永兴帝表忠心,麻利地将水泥厂的讲堂,也改成了先公开教认字,再私下教手艺的模式。

  听了秦以宁的话,穆空青叹道:“我倒不是担心陛下。”

  秦以宁挑眉:“那你是担心?”

  秦以宁用手比了个写字的姿势,方才道:“担心……旁人?”

  穆空青没说话,低头咬了一口烤番薯。

  前几日张华阳同他说,工部那边对于蒸汽机用于海船的试验,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。

  若是一切顺利,说不定新式海船能赶在大炎使团之前,抵达大洋彼岸。

  新式海船改造完毕,那么蒸汽机在别处的应用,也就该提上日程了。

  想要开发蒸汽机的用途,仅凭工部现有的匠人肯定是不够的,凭他们这些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更不够。

  这样一来,开办理工学院之事,堪称迫在眉睫。

  这一点,就连永兴帝都是承认的。

  穆空青一边嚼着烤番薯一边在心里头寻思,自己前头搞出免费教学,已经让不少自命清高之辈颇有微词了。

  后头再提议开办理工学院,只怕那些迂腐文人们,就要指着他的鼻子骂了。

  谢青云昨日还特意寻了篇抨击讲堂的文章,拎到他跟前读给他听,嘱咐他做事小心些。

  想想昨日那篇文章上的言辞,穆空青心说,挨骂我倒是不担心的。

  我担心我到时候不小心看到某些人的文章,一个没忍住就提笔骂回去了。

  有些人啊,搭理了他,总觉得是给他脸了。

  可不搭理他,自己又实在生气。

  为了那些人专门写篇文章,这说法听着都晦气。

  穆空青嚼着嚼着,手上的番薯便只剩了个皮。

  秦以宁又剥了一个,塞进穆空青手里。

  穆空青看着手上那只穿了半截衣服的番薯,心里忽然就有了主意。

  第136章 一门新课

  世人做事, 都讲求师出有名。

  正如穆空青手上这个番薯,也都留下半截外皮包着,才不会沾得满手狼狈。

  趁着工部精锐尽出忙着改造海船的时候, 穆空青同秦以宁开始了自己的布局。

  先头因着海贸的关系, 大炎境内的豪商巨贾们, 多少都同秦以宁有过交集。

  秦以宁得了穆空青的收益, 在她有意无意的暗示下,不止是穆家手下的工厂招工会开设讲堂, 有旁的豪商或是为了招工方便,亦或是为了名声好听,也都开始以讲堂的形式进行招工。

  领头的大商们都这么办了,后头的小商户们, 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样学样了。

  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,但凡尝试过工厂的生产模式的人都知道, 倚靠传统的师徒模式招手工人, 这工厂根本就办不下去。

  一时间,讲堂的讲师, 工厂的工人, 都成了民间大热的谋生路子。

  尤其是那讲师。

  大炎境内的官道多数都换成了水泥路,货物的运输成本也是一降再降,有资本开遍全国的大厂不多,但辐射范围只在周边几地的工厂却不在少数。

  这些小工厂舍不得花太多银子在招工上, 聘讲师的门槛儿自然也就比大工厂要低,只要能认全常用字,那便已经足够了。

  而这样的小工厂,恰恰是数量最多的。

  只需识得常用的那些字, 便能被人请去讲课,受人尊敬不说,一个月也能有不少月银。

  这样一来,民间向学之风更盛。

  就连那街上的闲汉游侠,也会时不时溜去讲堂外头听上两句,想着万一学会了,日后的生计也能有个着落。

  有那脑子灵活的流民,没了户籍文书,签不成身契,进不了工厂,但却凭借着一日日的偷师,硬是叫他囫囵个儿地认全了字。

  最后还真能靠着这点本事,三五不时地去各家工厂开设的讲堂顶上几堂课。

  这类人要的银子少,又不用签契书,那一心节省成本的小商户,自然更愿意聘请他们。

  随着时间推移,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,那些本以为一生无望的底层人,便如同见了救命稻草一般,恨不能住在讲堂边上。

  眼见着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想着读书识字,街边乞丐都要寻个树枝在街上写写画画。

  这下,以青山书院为代表的,那一部分思想传统的读书人们彻底坐不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