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79节(2 / 2)


  可事实上,穆空青出身农家,也比旁人更清楚,农家对于粮种的重视,是远远高于任何人的。

  若非当真到了将要饿死的地步,农人们又怎么可能去碰粮种呢?

  若是人已经饿死在今年了,那么留下明年的粮种,又有何意义?

  景帝在位时多天灾,此事非人力可以干预。

  可事情都已到了这个地步,比起节流,不若想法子开源。

  具体如何开源,穆空青却未多写。

  这也是周秀才曾反复同他强调过的问题。

  这答策论题,最忌讳的便是肆意发散。

  问到哪儿便答到哪儿,题目不问,便不要自作聪明。

  穆空青现下在季考中,立场上自然可以随意些。

  可这肆意发散的毛病却是在哪儿都不能惯着的。

  穆空青虽未落笔,却已在心中过了一边粗稿。

  因着没有删改的余地,所以穆空青作答的速度也极慢。

  他按着内容,在心里给这篇策论做了个段落分划。

  而后先在心中过一遍将要落笔的段落,再字斟句酌地推敲修补,确认无误了才是提笔落墨。

  写完这一段后,再去思考下一段的遣词造句,免得想得太多,反倒叫自己迷糊。

  一篇策论刚写了个开头,便有人在他的桌案上放下了两个馒头和一碗清水。

  穆空青抬起头眨眨眼,这才发觉已经到了午膳的时候。

  没想到,这书院季考竟是连用膳都比照着科举考场来。

  晚上不会还要叫他们睡在课室中吧?

  穆空青草草吃了一个馒头填肚子,便埋头继续。

  穆空青不是那等擅长在心里推敲的人。

  若是叫他将粗稿写下,对着白纸黑字推敲,那他尚有几分把握,更改出更好的来。

  可若是叫他闷在心里头兀自空想,那只能是想得越久、忘得越多。

  考场中没有计时的物件,穆空青答完之后也不知晓具体是什么时辰了。

  只听见有偶尔拉铃声响起,想来是有同窗已经交卷了。

  穆空青伸手拉响挂在桌案边的铃铛。

  果然不一会儿便来了三个小厮模样的人。

  糊名装匣,一切都同科考无二。

  待他交了卷,还有人前来引路,示意他从边上贴着墙根儿出去,莫要发出动静惊扰旁人。

  这严谨细致的程度,若是江南之地的书院都是这般考校学生的,怪道旁人都称应天府乡试作小会试。

  现下应当多数人还在考场中作答。

  穆空青走在路上,鲜少能见到往来的学子,这也叫穆空青觉得,此刻的书院同往常相比,陡然让人觉得有几分陌生。

  说起来,穆空青自入永嘉书院起,已经近一个月了,除却每日里前往课室和膳堂外,几乎未曾去过旁的地方。

  先前杨思典曾提过,永嘉书院南苑学舍前有一浅湖,名曰桂湖。

  湖水最深处也不过六、七尺,里头有一丛天生天养的野荷花,还有不知哪位夫子放进去的红尾鲤鱼。

  穆空青见今日时辰尚早,刚作完一篇策论,也没有更多精力再学旁的,索性便往南苑的方向走去,就当是给自己的考后休憩了。

  永嘉书院的学舍虽说分了东南西北四苑,可这四苑之间都不算远。

  南苑和东苑毗邻,只消往南苑那儿去,应当很容易寻到桂湖。

  果不其然,未待穆空青行至南苑,便能见到一片碧色。

  十月里的荷花早已枯萎,却留下了一丛丛瞧着脆弱不堪的茎秆。

  穆空青站在湖边向水中望去,传闻中的红尾锦鲤并不见踪影,只在偶然间才能得见一抹艳色从水中划过,再迅速隐匿不见。

  远处隐隐传来人声,似是在笑闹。

  穆空青循声望去,岸边蹲着两个学子,正在枯萎的荷花丛中掏着什么。

  穆空青一时有些好奇。

  没等他细看,便见那两个学子猛地起身后仰,从湖中拉出了一个浑身湿透的人。

  穆空青不由惊叹。

  那人方才应当是在荷花丛中,被茎秆挡住了身形。

  但叫穆空青惊叹的,却不是那从湖水中被拉上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