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节(1 / 2)





  和鱼一样,每个人分到的肉数量都不同,最后就每人拿出一斤肉来。

  像苏小云魏婷刘红军郑爱国就分了点下水的就只能和别人借些肉,直接还钱或者等明年再分肉的时候还肉。

  这肉再和大白菜做成猪肉白菜馅。

  把仅剩的一些白面和到玉米面里头,到时候要包成玉米面的饺子。

  这可是个大活儿,十九个知青,就有十九斤肉,白菜和肉的比例还是六比一。

  光是做馅儿和面就挺费劲。

  包饺子调馅儿的活都得女知青干,最后男知青们又一起拿出来二斤肉,一共是二十一斤肉。

  借了老乡家的秤,每天包三斤肉馅的玉米面饺子。

  老乡们可舍不得这么吃。

  但知青们大部分都有家里补贴,再说都过年了,也该吃点好的了。

  而且过年就能分粮了,这剩下的玉米面不如直接吃了算了。

  于是就一天三斤肉馅,十八斤白菜馅,从早上起来几个女知青包到下午才能包好。

  包饺子挺累的,得有三个人负责擀皮,剩下的六个人包。

  苏敏抢到了擀皮的活儿,这是她唯一拿手的。

  毕竟从小就要在吃饺子的时候给她爸妈擀皮子。

  这么些年岁下来苏敏不仅擀皮快,而且还能把每张饺子皮都擀的大小差不多。

  朱红看见苏敏的手艺,说她:“哇,你饺子皮擀的这么好啊?怎么以前几年都不见你擀皮而是选择包饺子啊。”

  苏敏才想到自己一时间太得意忘了打听原主苏敏会不会擀饺子皮了。

  只能说:“我这也是想试一试,我一直以为挺难的呢,没想到还不算困难。”

  苏小云笑着说:“那可能你就是那种天生会擀饺子皮的人。像我就不行,我擀好的饺子皮我妈一包饺子皮就破了,气的她直骂我。”

  苏敏就转移话题说:“是啊,有的人就很擅长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。我还听过有人会转铅笔呢,把铅笔能在手上转来转去笔都不会掉。”

  说着苏敏拿筷子当铅笔用慢动作转给她们看:“就这样,能从大拇指转到小拇指再转回来呢。”

  她之前也费心学习过,但并没有掌握这个技能,大概怎么回事还是可以说清楚的。

  几个姑娘们都惊赞:“哇,好厉害啊。”

  赵宁宁还说:“等过了年我也要练这个。”

  练吧,练吧,练习这个是挺需要耐心的。

  希望赵宁宁真的能静下心来学一下,也磨磨她的脾气,不然以后可有苦头吃呢。

  当天把调好的肉馅包完,就按着人头开始分,要是最后多出来的就另外放出来,明天包出来加进去再分。

  现在还不到腊月二十,就是辛苦包了饺子也没人舍得吃。

  而是把自己分到的都冻起来。

  这几天天儿冷,包好的饺子放屋外头一冻就冻住了。

  冻住的饺子就可以直接堆起来放柳条筐里。

  每个人自己对自己剩下多少饺子记得可清楚呢。

  就连苏敏都记了日记,每天新分到多少饺子都记下来了。

  等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,就有人忍受不了开始煮饺子吃了。

  其他人被馋的不行,但还要劝他:先别吃啊,再吃过年就没的吃了。

  但这样的话是无法把被勾起来的馋虫压下去的。

  苏敏也开始每天每顿给自己煮三个饺子,不敢多煮啊,她真怕过年的时候别人都吃饺子,只有自己一个人啃窝窝头。

  想想就好可怜。

  可她又是真馋饺子。

  饺子足足包了七天,最后苏敏分到了一百五十多个饺子。

  也就是说这七天她们包了三千多个饺子。

  一百五十多个饺子听着多,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。

  就算苏敏胃口小,一顿吃十五个饺子,一百五十个也能吃十顿。

  也就是说苏敏如果不提前吃的话,也就能从除夕晚上吃到初三晚上。

  但放着怎么可能不吃。

  苏敏另外数了六十个是给过年吃的,剩下的她就每天吃几个。

  虽然肉挺少的,一口下去全是白菜,而且皮还是玉米面的。

  但这可是饺子啊,这可是中华第一美食的饺子啊。